表面活性劑概念與常用原料 表面活性劑相關(guān)概念 表面活性劑:指那些具有很強表面活性、能使液體的表面張力顯著下降的物質(zhì)。 表面張力:使液體表面分子向內(nèi)收縮至小面積的這種力。 非極性烴鏈:8個碳原...
表面活性劑概念與常用原料
表面活性劑相關(guān)概念
表面活性劑:指那些具有很強表面活性、能使液體的表面張力顯著下降的物質(zhì)。
表面張力:使液體表面分子向內(nèi)收縮至小面積的這種力。
非極性烴鏈:8個碳原子以上烴鏈。
極性基團:羧酸、磺酸、、氨基或胺基及其鹽,也可是羥基、酰胺基、醚鍵等。
表面活性劑的HLB值應(yīng)用范圍
HLB<=3:可作為消泡劑;HLB=3~8:可作為W/O型乳化劑;HLB=7~9:可作為潤濕劑;HLB=8~18:可作為O/W型乳化劑;HLB=15以上:可作為增溶劑。
乳化劑:HLB=3~8,可作為W/O型乳化劑;HLB=8~16,可作為O/W型乳化劑。
潤濕劑:HLB=7~9,可作為潤濕劑。
起泡劑:起泡劑通常具有較強的親水性和較高的HLB值。
消泡劑:在產(chǎn)生穩(wěn)定泡沫的情況下,加入一些HLB值為1~3的親油性較強的表面活性劑,可使泡沫破壞。
去污劑:適HLB值一般在13~16,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去污強,其次為陰離子表面活性劑。
1消毒劑和殺菌劑:大多數(shù)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和兩性離子表面活性劑都可用作消毒劑,少數(shù)陰離子表面活性劑也有類似作用?抑菌劑或其他抗菌劑在表面活性劑溶液中易被增溶而降低其活性,需增加用量才能達到原來相同的抑菌效果。
增溶(solubilization)
概念:表面活性劑在水溶液中達到CMC后,難溶性藥物的溶解度顯著增加,形成透明膠體溶液,這種作用稱為增溶(solubilization)。增溶劑指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劑,被增溶物質(zhì)稱為增溶質(zhì)。
增溶劑的性質(zhì):同系物增溶劑隨碳原子數(shù)的增加而增大,CMC減小,膠束聚集數(shù)增加,增溶量增加。
增溶劑加入順序:通常將增溶質(zhì)與增溶劑先行混合要比增溶劑先與水混合的效好。
增溶質(zhì)的性質(zhì):當(dāng)增溶質(zhì)與帶有相反電荷的表面活性劑混合時,在不同配比下可能出現(xiàn)增溶、形成可溶性復(fù)合物和不溶性復(fù)合物等復(fù)雜情況;增溶質(zhì)與非離子表面活性劑配伍時,pH可明顯影響增溶量。弱酸性藥物在偏酸性下有較大的增溶;弱堿性藥物,則在偏堿性下有更多的增溶;兩性藥物則在等電點時有大增溶量。